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13 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是怎样的?

2023-03-21 15:48:06 来源:法制法律网

一、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保证公安机 关在刑事诉讼中正确履行职权,统一办案程序,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 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 和其它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是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 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给予处理;对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罪犯,代为执行刑罚;执行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暂予监外执行;对假释和判处拘役缓刑、有期徒刑缓刑的罪犯执行监督、考察。

第四条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 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第五条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工负责, 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第六条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第七条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建立和完善办案责任制度、错案责任 追究制度等内部监督制度。在刑事诉讼中,上级公安机关发现下级公安机关作出的决定或者办理的案件有错误的,有权予以撤销或者变更,也可以指令下级公安机关予以纠正。下级公安机关对上级公安机关的决定必须执行,如果认为有错误,可以在执行的同时向上级 公安机关报告。

第八条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必须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

第九条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各项诉讼权利。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由专门机构或者专职人员负责,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各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依法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 、移送起诉,严格遵守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规定。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讯问。对外公布的诉讼文书,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文字。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各地区之间应当加强相互协作和配合,严格履行协查、协办职责。

第十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公安部签订的双 边合作协议,或者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公安机关和外国警察机关可以相互请求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

第二章 管  辖

第十四条 按照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管辖分工的规定,除贪污贿赂犯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监管人员殴打、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的犯罪、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批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的犯罪案件,以及自诉案件以外,其它刑事案 件由公安机关管辖。对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刑事案件,因证据不足驳回自诉,可以由公安机关受理并移交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第十五条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 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第十六条 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刑事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第十七条 对管辖不明确的刑事案件,可以由有关公安机关协商确定管辖。对管辖有争议或者情况特殊的刑事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第十八条 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发生在本辖区内的刑事案件;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重大涉外犯罪、重大经济犯罪、重大集团犯罪和下级公安机关侦破有困难的重大刑事案件的侦查。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内部对刑事案件的管辖,按照刑事侦查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分工确定。

第二十条 铁路、交通、民航系统的机关、厂、段、院、校、所、队、工区等单位发生的刑事案件,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工作区域内和列车、轮船、民航飞机内发生的刑事案件,铁路建设施工工地发生的刑事案件,铁路沿线、水运航线发生的盗窃或者破 坏铁路、水运、通讯、电力线路和其它重要设施的刑事案件,以及内部职工在铁路、交通线上执行任务中发生的案件,分别由发案地铁路、交通、民航公安机关管辖。林业系统的公安机关负责其辖区内的盗伐、滥伐林木、危害陆生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等刑事 案件的侦查;大面积林区的林业公安机关还负责辖区内其它刑事案件的侦查。未建立专门林业公安机关的,由所在地公安机关管辖。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侦查的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案件时,应当 将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涉嫌主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由公安机关为主侦查;涉嫌主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和军队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辖分工如下:

(一)军人在地方作案的,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移交军队保卫部门侦查。

(二)地方人员在军队营区作案的,由军队保卫部门移交公安机关侦查。

(三)军人与地方人员共同在军队营区作案的,以军队保卫部门为主组织侦查,公安机关配合 ;共同在地方作案的,以公安机关为主组织侦查,军队保卫部门配合。

(四)现役军人入伍前在地方作案,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公安机关侦查,军队保卫部 门配合。

(五)军人退出现役后,发现其在服役期间在军队营区作案,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军 队保卫部门侦查,公安机关配合。

(六)军人退出现役后,在离队途中作案的,以及已经批准入伍尚未与军队办理交接手续的新 兵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侦查。

(七)属于地方人武部门管理的民兵武器仓库和军队移交或者出租、出借给地方单位使用的军 队营房、营院、仓库、机场、码头,以及军队和地方人员混居的军队宿舍区发生的非侵害军事利益和军人权益的案件,由公安机关侦查,军队保卫部门配合。

(八)军队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公司、厂矿、宾馆、饭店、 影剧院,以及军队和地方合资经营的企业发生的案件,由公安机关侦查,军队保卫部门配合。办理公安机关和军队互涉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和有关军队保卫部门应当及时互通情况,加 强协作、密切配合;对管辖有争议的案件,应当共同研究协商,必要时可由双方的上级机关协调解决。本条所称的“军人”,是指现役军人、军队在编职工以及由军队管理的离、退休人员。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和武装警察部队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辖分工依照公安机 关和军队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辖分工的原则办理。列入武装警察部队序列的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门,以及武警黄金、交通、水电、森林部队人员的犯罪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

第三章 回  避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它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自行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说明回避的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违反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回避,应当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记录在案。

第二十八条 侦查人员的回避,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之一,本人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他们回避的,应当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他们回避。

第三十条 公安机关作出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后,应当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不服本决定,可以在收到《驳回申请回避决定书》后五日内向原决定机关申请复议一次。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 ,决定机关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三十二条 在侦查过程中,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员需要回避的,由县 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员的回避适用本章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 被决定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鉴定人、记录人和 翻译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进行的诉讼活动是否有效,由作出决定的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第三十四条 在作出回避决定前或者复议期间,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 不得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第四章 律师参与刑事诉讼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保障律师的执业活动,保障律师在侦查阶段 依法从事下列业务:

(一)向公安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二)会见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三)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四)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第三十六条 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 措施之日起,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并记录在案。

第三十七条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聘请 律师须经公安机关批准。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是指案情或者案件性质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能因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的有关材料和处理意见需要保守秘密而作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第三十八条 犯罪嫌疑人可以自己聘请律师,其亲属也可以代为聘请。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请求可以书面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口头提出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笔录,由犯罪嫌疑人签名(盖章)、捺指印。

第三十九条 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提出聘请律师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将其请求 转达办理案件的侦查机关,侦查机关应当及时向其所委托的人员或者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转达该项请求。犯罪嫌疑人仅提出聘请律师的要求,但提不出具体对象的,侦查机关应当及时通 知当地律师协会或者司法行政机关为其推荐律师。

第四十条 同案的犯罪嫌疑人不得聘请同一名律师。

第四十一条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者其亲属提出聘请律 师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后的三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犯罪嫌疑人或者其亲属。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发现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聘请律师的 ,应当及时告知所聘请的律师不得参与侦查阶段的诉讼活动,同时通知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仍坚持聘请的,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

第四十三条 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 批准,公安机关不应以侦查过程需要保守秘密作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予批准。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填写《会见犯罪嫌疑人申请表》,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公安机关不批准会见的,应当向律师说明理由。

第四十四条 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安排会见;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或者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 的,应当在五日内安排会见。

第四十五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需要聘请翻译人员的,应当经公安机关准许。

第四十六条 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时,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

第四十七条 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查验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介绍信、聘请书、公安机关会见通知和准许翻译人员参加会见的证明。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还应当查验公安机关《批准会见犯罪嫌疑人决定书》。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时,公安机关应当告知其遵守会见场所的规定。[page]

第四十八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违反法律规定或者会见场所的规定时,在场民警应当制止,必要时,可以决定停止本次会见。

第四十九条 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 制止并通知律师管理部门。

第五章 证  据

第五十条 证据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 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它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 ,除特殊情况外,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 须如实提供证据。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以及获取犯罪证据的技术侦查措施,应当保守秘密。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都必须受法律追究。

第五十三条 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实物证据,应当经县级以上公 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开具《调取证据通知书》。被调取单位、个人应当在通知书上盖章或者签名,拒绝盖章或者签名的,公安机关应当注明。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提供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公安机关向个人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本人确认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

第五十四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对于证人能否辨别是非,能否正确表达,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别。

第五十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五十六条 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一)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二)立案侦查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三)立案侦查的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

(四)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

(五)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它情节;

(六)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以及与其它同案人的关系;

(七)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八)其它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第五十七条 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取得原件有困难或者困保密工作需要的,可以是副本或者复制件。

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原物不便搬运、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的,可以拍摄 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内容的照片、录像。

第五十八条 书证的副本、复制件,视听资料的复制件,物证的照片、录像 ,应当附有关制作过程的文字说明及原件、原物存放处的说明,并由制作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五十九条 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起诉意见书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 。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应当追究责任。

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一节 拘  传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需要拘传的犯罪嫌疑人,或者经过传唤 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拘传到其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进行讯问。需要拘传的,应当填写《呈请拘传报告书》,并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六十一条 公安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出示《拘传证》,并责令其在《 拘传证》上签名(盖章)、捺指印。

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当责令其在《拘传证》上填写到案时间。讯问结束后,应当由其在《 拘传证》上填写讯问结束时间。犯罪嫌疑人拒绝填写的,侦查人员应当在《拘传证》上注明。

第六十二条 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 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需要对被拘传人变更为其它强制措施的,应当在拘传期间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对 于不批准的,应当立即结束拘传。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六十三条 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

(四)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五)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六)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七)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第六十四条 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它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第六十五条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申请取保候审的,应当书面提出。公安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答复。同意取保候审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 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六十六条 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应当制作《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说明取保候审的理由及采取的保证方式,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取保候审决定书》应当向犯罪嫌疑人宣读,由犯罪嫌疑人签名(盖 章)、捺指印。

第六十七条 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 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对同一犯罪嫌疑人,不得同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

第六十八条 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纳保证金,又无保证人 担保的,可以监视居住。

第六十九条 采取保证人保证的,保证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并经公安机关 审查同意: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规定第八十六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规定第八十六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 执行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报告。[page]

第七十一条 保证人应当填写《保证书》,并在《保证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被保证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的,公安机关查证属实后,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对保证人罚款决定书》,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 对保证人的罚款决定,公安机关应当向保证人宣布,并告知其 如果对罚款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对保证人罚款决定书》之日起的五日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一次。上一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书之日起的七日内作出决定。对上级公安机关撤销或者变更罚款决定的,下级公安机关应当执行。

第七十三条 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证人保证的,如果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 情况发生变化,不愿继续担保或者丧失担保条件,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重新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七十四条 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级 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较高数额保证金的,应当经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七十五条 保证金的数额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犯罪嫌疑人的经 济状况、案件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性以及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保证金应当以人民币或者可以在中国金融机构兑换的货币的形式交纳。

第七十六条 保证金由犯罪嫌疑人或者其亲友、法定代理人、单位向公安机 关指定的银行专户交纳。严禁截留、坐支、挪用或者以其它任何形式侵吞保证金。

第七十七条 公安机关在通知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时,应当告知其必须遵 守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应当承担的后果。

第七十八条 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有关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根 据其违法行为的情节,决定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其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变更为监视居住,或者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予以逮捕。

第七十九条 需要没收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级以上公安机 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没收保证金决定书》。决定没收较高数额保证金的,应当经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八十条 没收保证金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在七日以内向犯罪嫌疑人宣读 ,并责令其在《没收保证金决定书》上签名(盖章)、捺指印;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应当向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法定代理人或者单位宣布,并要求其家属、法定代理人或者单位的负责人 在《没收保证金决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犯罪嫌疑人或者其家属、法定代理人、单位负责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没收保证金决定书》上注明。

第八十一条 公安机关向犯罪嫌疑人宣读《没收保证金决定书》的同时,应当告知其对没收保证金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五日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一次。上一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书之日起的七日以内作出决定。对上级公安机关撤销或者变更没收保证金决定的,下级公安机关应当执行。

第八十二条 没收犯罪嫌疑人保证金的决定已过复核期限或者经复核后,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指定的银行将没收的保证金,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上缴国库。

第八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本规定第八十六条有关规定的,或者具有本规定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

第八十四条 决定退还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退还保证金决定书》。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决定退还犯罪嫌疑人的保证金后,应当在解除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同时,通知指定的银行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并由犯罪嫌疑人在《退还保证金决定书》上签名(盖章)、捺指印。

第八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宣布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第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

第八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区别情形办理:采取保证人保证的,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法律文书和有关材料后,核实被取保候审人后,及时指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采取保证金保证的,负责执 行的县级公安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和有关材料后,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交纳保证金,并指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没收保证金或者对 保证人罚款,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原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解除、变更取保候审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决定书解除取保候审,并退还保证金。

第八十九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所居住 的市、县或者住处,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应当报经执行取保候审的县级公安机关批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 原决定机关同意。

第九十条 执行取保候审的派出所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考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有关规定;

(二)监督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及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及时告知决定机关;

(四)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十日前,通知原决定机关。

第九十一条 执行取保候审的派出所应当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期报告有关情况并制作笔录。

第九十二条 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根据案情变化,应当及时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解除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第九十三条 需要解除取保候审的,由原决定机关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 、通知书,送达执行机关。执行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

第三节 监视居住

第九十四条 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page]

(四)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五)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六)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七)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第九十五条 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应当制作《呈请监视居住报告书》,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监视居住决定书》。

第九十六条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决定监视居住的,应当向犯罪嫌疑人宣 读《监视居住决定书》,由犯罪嫌疑人签名(盖章)、捺指印,并通知负责执行的派出所。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在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根据案情需要,可以暂扣其身份证件、机动车(船)驾驶证件。

第九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向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宣布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共同居住人及其聘请的律师以外的其它人;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第九十八条 固定住处,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生活的合法住处;指定的居所,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为犯罪嫌疑人指定的生活居所。公安机关不得建立专门的监视居住场所,对犯罪嫌疑人变相羁押。不得在看守所、行政拘留所、留置室或者公安机关其它工作场所执行监视居住。

第九十九条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提请批准逮捕:

(一)在监视居住期间逃跑的;

(二)以暴力、威胁方法干扰证人作证的;

(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的;

(四)在监视居住期间又进行犯罪活动的;

(五)实施其它违反本规定第九十七条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一百条 被监视居住人有正当理由要求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的,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应当报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原决定机关同意。

第一百零一条 公安机关决定监视居住的,由犯罪嫌疑人住处或者指定的居 所所在地的派出所执行。

第一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监视居住的,负责执行的县级公 安机关应当在收到法律文书和有关材料,核实被监视居住人后,及时指定被监视居住人住处或者居所所在地派出所执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的,执行监视居住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原 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解除、变更监视居住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原决定机关的决定书解除监视居住。

第二百零七条 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遇有下列紧急情况之一的,不用《 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

(一)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

(二)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

(三)可能隐匿、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

(四)可能隐匿其它犯罪嫌疑人的;

(五)其它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

第二百零八条 进行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它 见证人在场。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侦查人员进行。

第二百零九条 搜查的情况应当制作《搜查笔录》,由侦查人员、被搜查人 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它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不在现场,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侦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第六节 扣押物证、书证

第二百一十条 在勘查、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 的物品和文件应当扣押;但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持有人拒绝交出应当扣押的物品、文件的,公安机关可以强行扣押。

第二百一十一条 在现场勘查或者搜查中需要扣押物品、文件的,由现场指挥人员决定。

第二百一十二条 执行扣押物品、文件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持有有关法律文书或者侦查人员工作证件。

第二百一十三条 对于扣押的物品和文件,应当会同在场证人和被扣押物品 、文件的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扣押物品、文件清单》一式三份,写明物品或者文件的名称、编号、规格、数量、重量、质量、特征及其来源,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 名或者盖章后,一份交给持有人,一份交给公安机关保管人员,一份附卷备查。

第二百一十四条 对于应当扣押但是不便提取的物品、文件,经拍照或者录 像后,可以交被扣押物品持有人保管或者封存,并且单独开具《扣押物品、文件清单》一式二份,在清单上注明已经拍照或者录像,物品、文件持有人应当妥善保管,不得转移、变卖 、毁损,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给物品、文件持有人,另一份连同照片或者录像带附卷备查。

第二百一十五条 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子邮件、电报,应当经县级以 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扣押通知书,通知邮电部门或者网络服务单位检交扣押。

第二百一十六条 不需要继续扣押的时候,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批准,签发解除扣押通知书,立即通知邮电部门或者网络服务单位。

第二百一十七条 对于扣押的物品、文件、邮件、电子邮件、电报,应当指 派专人妥善保管,不得使用、调换、损毁或者自行处理。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扣押,退还原主或者原邮电部门、网络服务单位。

第二百一十八条 对不能随案移送的物证,应当拍成照片;容易损坏、变质 的物证、书证,应当用笔录、绘图、拍照、录像、制作模型等方法加以保全。对于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录音、录像带、电子数据存储介质,应当记明案由、对象、内容,录取、复制的时间、地点、规格、类别、应用长度、文件格式及长度等,并妥为保管。

第二百一十九条 对查获的下列不宜随案移送的物品、文件,原物不随卷保存,但应当拍成照片存入卷内,原物由公安机关妥为保管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移送主管部门处理或者销毁:

(一)淫秽物品;

(二)武器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剧毒、放射等危险品;

(三)鸦片、海洛因、吗啡、冰毒、大麻等毒品和制毒原料或者配剂、管制药品;

(四)危害国家安全的传单、标语、信件和其它宣传品;

(五)秘密文件、图表数据;

(六)珍贵文物、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

(七)其它大宗的、不便搬运的物品。

对容易腐烂变质及其它不易保管的物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 准,在拍照或者录像后委托有关部门变卖、拍卖,变卖、拍卖的价款暂予保存,待诉讼终结后一并处理。通知被害人后,超过半年未来领取的,予以没收,上缴国库。如有特殊情况, 可以酌情延期处理。凡是已经送交财政部门处理的赃款赃物,如果失主前来认领,并经查证属实,由原没收机关从财政部门提回,予以归还。如原物已经卖掉,应当退还价款。[page]

第二百二十条 对犯罪嫌疑人违法所得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依法追缴。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及其孳息,应当在登记、拍照或者录像、估价后及时返还,并在案卷中注明返还的理由,将原物照片、清单和被害人的领取手续存卷备查。

第二百二十一条 对扣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 以供核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损毁或者自行处理。

第二百二十二条 对扣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财物及其孳息中,作为证据使用的 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它证明文件随案移送。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由扣押的公安机关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上缴国库或者返还受害人 ,并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

第二百二十三条 案件变更管辖时,与案件有关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随案移交。移交财物时,由接收人、移交人当面查点清楚,并在交接单据上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第七节 查询、冻结存款、汇款

第二百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 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

第二百二十五条 向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邮电部门查询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查询存款、汇款通知书》,通知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邮电部门执行。

第二百二十六条 需要冻结犯罪嫌疑人在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邮电部门 的存款、汇款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冻结存款、汇款通知书》,通知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邮电部门执行。

第二百二十七条 不需要继续冻结犯罪嫌疑人存款、汇款时,应当制作《解 除冻结存款、汇款通知书》,通知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邮电部门执行。

第二百二十八条 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已被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

第二百二十九条 冻结存款的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的,公安 机关应当在冻结期满前办理继续冻结手续。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逾期不办理继续冻结手续的,视为自动撤销冻结。

第二百三十条 对于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 日以内通知原银行、其它金融机构、邮电部门解除冻结,并通知被冻结存款、汇款的所有人。

第二百三十一条 对于在侦查中犯罪嫌疑人死亡,对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 款应当依法予以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裁定通知冻结犯罪嫌疑人存款、汇款的银行、其它金融机构或者邮电部门上缴国库或者返还被害人。对于冻结在银行、其它金融机构或者邮电部门的赃款,应当向人民法院随案移送该银行、其它金融机构或者邮电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由人民法院通知该银行、其它金融机构或者邮电部门上缴国库。

第二百三十二条 上级公安机关发现下级公安机关冻结、解除冻结存款、汇 款有错误时,可以依法作出决定,责令下级公安机关限期改正,下级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对拒不改正的,上级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向有关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发出法律文书,纠正 下级公安机关所作的错误决定,并通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

第八节 鉴  定

第二百三十三条 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应当指派、 聘请具有鉴定资格的人进行鉴定。

第二百三十四条 鉴定的范围,包括刑事技术鉴定、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 精神病的医学鉴定、扣押物品的价格鉴定、文物鉴定、珍稀动植物及其制品鉴定、违禁品和危险品鉴定、电子数据鉴定等。

第二百三十五条 刑事技术鉴定的范围,必须是与查明案情有关的物品、文件、电子数据、痕迹、人身、尸体等。

刑事技术鉴定,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或者其它专职人员负责进行。

第二百三十六条 需要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聘请书》。

第二百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为鉴定人进行鉴定提供必要的条件,及时向鉴定人送交有关检材和对比样本等原始材料,介绍与鉴定有关的情况,并且明确提出要求鉴定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得暗示或者强迫鉴定人作出某种鉴定结论。

第二百三十八条 鉴定人应当按照鉴定规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鉴定。鉴定后,应当出具鉴定结论,由两名以上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百三十九条 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由鉴定人签名,医院加盖公章。

第二百四十条 办案部门或者侦查人员认为鉴定结论不确切或者有错误,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第二百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提出申请,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第二百四十二条 重新鉴定,应当另行指派或者聘请鉴定人。

第二百四十三条 刑事技术鉴定的鉴定结论,需要送上级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复核时,应当送鉴定物和对比样本、原鉴定书或者检验报告,并说明提请复核的原因和要求。

第二百四十四条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百四十五条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其它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四十六条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 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

第二百四十七条 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 不得少于二人。组织辨认前,应当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避免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

第二百四十八条 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

第二百四十九条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其它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第二百五十条 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侦查人员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第二百五十一条 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签名,辨认人、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page]

第十节 通  缉

第二百五十二条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发送范围,由签发通缉令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二百五十三条 通缉令中应当尽可能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 、绰号、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职业、身份证号码、衣着和体貌特征并附被通缉人近期照片,可以附指纹及其它物证的照片。除了必须保密的事项 以外,应当写明发案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案情。

第二百五十四条 通缉令发出后,如果发现新的重要情况可以补发通报。通 报必须注明原通缉令的编号和日期。

第二百五十五条 有关公安机关接到通缉令后,应当及时布置查缉。抓获犯 罪嫌疑人后,应当迅速通知通缉令发布机关,并报经抓获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凭通缉令羁押。原通缉令发布机关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并及时依法处理。

第二百五十六条 为防止犯罪嫌疑人逃往境外,需要在边防口岸采取边控措施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作《边控对象通知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核后,层报省级公安机关批准,办理边控手续。需要在全国范围采取边控措施的,应当层报公安部批准。对需要边防检查站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需同时出具有关法律文书。紧急情况下,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出具公函,先向当地边防检查站交控,但应当在七日内补办交控手续。

第二百五十七条 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追缴涉案财物、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悬赏通告应当写明悬赏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赏金的具体数额。

第二百五十八条 通缉令、悬赏通告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 络等媒体发布。

第二百五十九条 犯罪嫌疑人自首、被击毙或者被抓获,并经核实后,原发 布机关应当在原通缉、通知、通告范围内,撤销通缉令、边控通知、悬赏通告。

第二百六十条 通缉越狱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适用本节的 有关规定。

第十一节 侦查终结

第二百六十一条 侦查终结的案件,侦查人员应当制作结案报告。

结案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二)是否采取了强制措施及其理由;

(三)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四)法律依据和处理意见。

第二百六十二条 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百六十三条 侦查终结后,应当将全部案卷材料加以整理,按要求装订立卷。

向人民检察院移送案件时,只移送诉讼卷,侦查卷由公安机关存档备查。技术侦查获取的材料,需要作为证据公开使用时,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理。

第二百六十四条 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 定正确,法律手续完备,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制作《起诉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第二百六十五条 共同犯罪案件的《起诉意见书》,应当写明每个犯 罪嫌疑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具体罪责和认罪态度,分别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百六十六条 认为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在 七日内制作《要求复议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复议。要求复议的意见不被接受的,可以在七日内制作《提请复核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

第二百六十七条 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记录在案;移送审查起 诉时,应当在《起诉意见书》末页注明。

第二百六十八条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不够刑事处罚需要行政处 理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对犯罪嫌疑人依法予以行政处理或者移交其它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百六十九条 在侦查过程中,接到人民检察院的纠正违法通知后,应当 及时查处或者纠正,并将情况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

第十二节 补充侦查

第二百七十条 侦查终结,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退 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公安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的法律文书后,应当按照补充侦查提纲的要求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

第二百七十一条 对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原侦查部门应当对案 件的事实、证据和定性处理意见进行认真、全面地审查,分析研究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意见,根据不同情况,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原认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不够充分的,在补充证据后,应当制作《补充侦查报告书》 ,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对有些证据无法补充的,应当作出说明;

(二)在补充侦查过程中,发现新的同案犯或者新的罪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重新制 作《起诉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

(三)发现原认定的犯罪事实有重大变化,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重新提出处理意见, 并将处理结果通知退查的人民检察院;

(四)原认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不当的,应当说明理由 ,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

第二百七十二条 对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过程中,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 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应当及时收集和提供。

第十章 执行刑罚?

第一节 罪犯的交付

第二百七十三条 对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的罪犯,如果罪犯已被采取强 制措施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将罪犯交付执行。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以及人民法院作出的无罪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判决,如果 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押,公安机关在收到相应的法律文书后应当立即办理释放手续;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理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

第二百七十四条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人民法院执行死 刑的命令,将罪犯交由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的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后,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对未成年犯应当送交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page]

第二百七十六条 将罪犯交付执行,监狱不予收监的,公安机关应当提请交 付执行的人民法院作出是否收监执行的决定。对于决定收监的,应当将罪犯交付监狱执行;对于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由看守所将罪犯交付罪犯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

第二百七十七条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 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根据人民法院的判决代为执行。

第二百七十八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公安机关收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后,将罪犯送交拘役所执行。没有拘役所的地区,由看守所执行。

第二百七十九条 对于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和被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 罪犯,由罪犯居住地县级公安机关指定派出所执行。执行机关应当对其严格管理监督,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

第二百八十条 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由罪犯居住地派 出所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居住地派出所予以监督。

第二百八十一条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和拘役的罪犯,执行 期间如果没有再犯新罪,执行期满,看守所、拘役所应当发给《刑满释放证明书》。

第二节 减刑、假释

第二百八十二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 认真遵守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的,执行机关可以提出减刑建议;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执行机关应当提出减刑建议: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它重大贡献的。

第二百八十三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余刑一年以下的罪犯,符合减刑条件的,由拘役所、看守所提出减刑建议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后,报请所在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第二百八十四条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罪犯,符合减刑条件的,由执行管制的派出所提出减刑建议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后,报请所在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第二百八十五条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由看守所代为执行的罪犯,执行原判 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可以假释的,由执行的看守所提出假释建议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后 ,报请所在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第三节 对罪犯的监督、考察

第二百八十六条 负责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派出所,应当按照人民法 院的判决,向罪犯及其原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群众宣布其犯罪事实、被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以及罪犯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第二百八十七条 执行机关应当向被管制的罪犯宣布,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 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定期向监督考察小组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四)遵守公安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公安机关批准;

(六)遵守公安机关制定的具体监督管理措施。

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第二百八十八条 执行机关应当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宣布,在执行期间 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

(二)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结社活动;

(四)不得出版、制作、发行书籍、音像制品;

(五)不得接受采访,发表演说;

(六)不得在境内外发表有损国家荣誉、利益或者其它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

(七)不得担任国家机关职务;

(八)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

(九)遵守公安机关制定的具体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百八十九条 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违反本规定第二百八十七条 、第二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二百九十条 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执行期满,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本人,并向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或者恢复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一条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看守所、拘役所应当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对罪犯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

对于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于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依照 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

发现保外就医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或者严重违反保外就医规定的,应当及时收监 。

第二百九十二条 公安机关决定对罪犯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交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和罪犯居住地派出所,同时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二百九十三条 公安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意见后 ,应当立即对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进行重新核查,并在十五日内提出处理意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将处理结果通报人民检察院。

第二百九十四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 有关规定,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二百九十五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负责执行 的派出所应当及时与监狱、看守所、拘役所联系,予以收监。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的,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及时通知原服刑的监狱、看守所、拘役所。

第二百九十六条 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罪犯,执行的派出所应当根据人民法 院的判决、裁定,向罪犯原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其犯罪事实、监督考察期限以及监督考察期限内应当遵守的规定。

第二百九十七条 执行机关应当向被宣告缓刑或者假释的罪犯宣布,在监督考察期限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page]

(二)按照公安机关的规定,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公安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五)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缓刑、假释罪犯还必须遵守本规定第二百八十八条的规定;

(六)遵守公安机关制定的具体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百九十八条 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定期向罪犯原所在单位或者执行地街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了解其表现情况,建立监督考察档案。

第二百九十九条 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在缓刑、假释期限内,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其它罪没有判决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并通知原判决的人民法院。

第三百条 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原关押的监狱、看守所、拘役所收监执行。

第三百零一条 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违反本规定第二百九十七条的规定 ,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百零二条 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察期限内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 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缓刑考验期满,公安机关应当向本人宣布并通报原判决的人民法院。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没有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就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 完毕。假释考验期满,公安机关应当向本人宣布并通报原裁定的人民法院和原执行的监狱、看守所、拘役所和家属、单位。

第三百零三条 罪犯在缓刑、假释期间死亡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报原判 决的人民法院和原执行的监狱、看守所、拘役所及罪犯家属、单位。

第三百零四条 公安机关在执行刑罚中,如果认为判决有错误或者罪犯提出 申诉,应当转请人民检察院或者原判人民法院处理。

第三百零五条 接到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有违法情况的 通知后,应当及时查处纠正,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将处理结果报告人民检察院。?

第四节 对又犯新罪罪犯的处理

第三百零六条 在看守所、拘役所服刑的罪犯又犯新罪的,由看守所、拘役 所立案侦查;重大、复杂的案件由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立案侦查。

第三百零七条 监外执行的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又犯新罪,需要收监执行 的,由当地公安机关直接通知原所在监狱、看守所、拘役所解回收监;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原执行机关。

第三百零八条 被剥夺政/治/权利、管制、宣告缓刑和假释的罪犯在执行期间 又犯新罪的,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于因犯新罪被撤销假释的罪犯,仍送原服刑的监狱、看守所、拘役所执行。

第十一章 办案协作

第三百零九条 对异地公安机关提出协助调查、执行强制措施等协作请求, 只要法律手续完备,协作地公安机关就应当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

第三百一十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的, 应当制作办案协作函件。负责协作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接到异地公安机关请求协作的函件后,应当指定主管业务部门办理。

第三百一十一条 对于获取的犯罪线索,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转递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

第三百一十二条 对异地公安机关请求查询犯罪信息、数据的,协助查询的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查办,并及时反馈。

第三百一十三条 异地执行传唤、拘传,执行人员应当持《传唤通知书》、 《拘传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 问。

第三百一十四条 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执行人员应当持《拘留证》、《 逮捕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派员协助执行。

第三百一十五条 委托异地公安机关代为执行拘留、逮捕的,应当将《拘留 证》、《逮捕证》、办案协作函件送达协作地公安机关。协作地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应当立即通知委托地公安机关。委托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携带法律文书及时提解,提解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三百一十六条 异地公安机关请求协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年龄、违法犯 罪经历等情况的,协查地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在七日内将协查结果通知请求协查的公安机关;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应当在十五日内将协查结果通知请求协查的公安机关。

第三百一十七条 需要异地办理查询、扣押或者冻结与犯罪有关的财物、文 件的,执行人员应当持办案协作函件和相关的法律文书,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指定主管业务部门协助执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将办案协作函件和相关的法律文书电传至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协 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委托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派员携带法律文书前往协作地办理。

第三百一十八条 对不履行办案协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百一十九条 协作地公安机关依照请求协作的公安机关的要求,履行办 案协作职责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请求协作的公安机关承担。

第十二章 外国人犯罪案件的办理

第三百二十条 办理外国人犯罪案件,应当严格依照我国法律、法规、规章 ,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并在对等互惠原则的基础上,严格履行我国所承担的国际条约义务。当国内法或者规定同我国所承担的国际条约义务发生冲突时,应当适用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三百二十一条 外国籍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我国法律规定的诉 讼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三百二十二条 外国人的国籍,以其在入境时的有效证件予以确认;国籍 不明的,由出入境管理部门协助予以查明。

第三百二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为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应当层 报公安部,由公安部移交外交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问题。

第三百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办理外国人犯罪案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 语言文字。犯罪嫌疑人通晓中国语言文字而不需要他人翻译的,应当出具书面声明;不通晓中国语言文字的,公安机关应当为他翻译。经公安机关批准,外国籍犯罪嫌疑人可以自己聘请翻译,但翻译费由犯罪嫌疑人承担.[page]

第三百二十五条 外国人犯罪案件,由犯罪地的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百二十六条 外国人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罪行后进入我国领域内的,由该外国人被抓获的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百二十七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由犯罪发生后该船舶或者航空器最初停泊或者降落的中国港口的地(市)级以上交通 或者民航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百二十八条 外国人在国际列车上犯罪的,由犯罪发生后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地(市)级以上铁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百二十九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当受处罚的,由该外国人入境地的地(市)级以 上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百三十条 发生重大的或者可能引起外交交涉的外国人犯罪案件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办理情况报告公安部。公安部商外交部后,应当单独或者会同外交部联名将案件进展情况等及时通知我国驻外使馆、领事馆。

第三百三十一条 需要对外国人采取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应当经 省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将有关案情、处理情况等于采取强制措施的四十八小时以内报告公安部,同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第三百三十二条 对外国人依法作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决定或者执行拘留 、逮捕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外国人的姓名、性别、入境时间、护照或者证件号码、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有关情况,涉嫌犯罪的主要事 实,已采取的强制措施及其法律依据,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领事馆,同时报告公安部。外国人在公安机关侦查或者执行刑罚期间死亡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应当通 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领事馆,同时报告公安部。

第三百三十三条 外国籍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 、控告的,必须聘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律师事务所执业的律师。

第三百三十四条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前,外国驻华外交、领事官员要求探视 被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或者正在服刑的本国公民的,立案侦查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安排有关的探视事宜。犯罪嫌疑人拒绝其所属国家驻华外交、领事官员探视的,公安机关可以不予 安排,但应当由其本人提出书面声明。在公安机关侦查羁押期间,经公安机关批准,外国籍犯罪嫌疑人可以与其近亲属、监护人会见、与外界通信。

第三百三十五条 对外国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经省级公安机 关批准,可以依法扣留其护照,发给本人扣留护照的证明,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公安部,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第三百三十六条 对判处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刑罚的外国人,省级公安机关在 收到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的副本后,应当指定罪犯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执行。被判处徒刑的外国人,其主刑执行期满后应执行驱逐出境附加刑的,省级公安机关在收到原 执行监狱的上级主管部门转交的原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副本或者复印本后,应当指定罪犯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执行。我国政府已按照国际条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的规定,对实施犯罪, 但享有外交或领事特权和豁免的外国人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或者不可接受并拒绝承认其外交或领事人员身份,责令限期出境的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自动出境的,由公安部凭外交部公 文指定该外国人所在的省级公安机关负责执行或者监督执行。

第三百三十七条 办理外国人犯罪案件,本章未规定的,适用其它各章的有关规定。

第三百三十八条 办理无国籍人犯罪案件,适用本章的规定。

第十三章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

第三百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我国缔结或者参 加的国际条约和公安部签订的合作协议有规定的,按照条约和协议的规定办理,但是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无相应条约和协议规定的,按照互惠原则通过外交途径或国际刑事警察 组织进行。

第三百四十条 公安机关应当在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与 有关国家的警察机关相互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

第三百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范围,主要包括 犯罪情报信息的交流与合作、调查取证、送达刑事诉讼文书、移交物证、书证和视听数据、引渡以及国际条约规定的其它刑事司法协助、警务合作事宜。

第三百四十二条 公安部是公安机关进行刑事司法协助、警务合作的中央主 管机关,地方各级公安机关依照职责分工办理刑事司法协助事务和警务合作事务。

第三百四十三条 其它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需要外国警方协助的, 应当通过其中央主管机关与公安部联系办理。 第三百四十四条 我国边境地区公安机关与相邻国家的警察机关相互进行警 务合作,在不违背有关国际条约、协议和我国法律的前提下,可以按照惯例进行,但应当报 公安部备案。

第三百四十五条 公安部通过有关国际条约或者协议规定的联系途径或者外 交途径,接收或者向外国提出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请求。

第三百四十六条 公安部收到外国的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请求后,应 当依据我国法律和有关司法协助条约、警务合作协议的规定进行审查。对符合条约、协议规定的,交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办理,或者移交其它有关中央主管机关;对不符 合条约或者协议规定的,不予执行,并通过接收请求的途径退回请求方。

第三百四十七条 负责执行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的公安机关收到刑事 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请求书和所附材料后,应当立即安排执行。执行后,应当按照条约或者协议规定的格式和语言,将执行结果及其有关材料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审核 后报送公安部。对于因犯罪嫌疑人死亡或者具有应当拒绝协助、合作的情形等不能执行的,应当将刑事司法协助、警务合作请求和所附材料,连同不能执行的理由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报 送公安部。公安机关因请求书提供的地址不详或者材料不齐全难以执行的,应当立即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报送公安部要求请求方补充材料。

第三百四十八条 地方公安机关提供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请求书中附 有办理期限的,应当按期完成。未附办理期限的,调查取证应当在三个月以内完成;送达刑事诉讼文书,应当在十日内完成。不能按期完成的,应当说明情况和理由,层报公安部。[page]

第三百四十九条 地方公安机关需要请求外国警方提供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 务合作的,应当按照有关条约或者合作协议的规定提出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请求书,所附文件及相应译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审核后报送公安部审批。

第三百五十条 地方公安机关需要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缉捕罪犯或者犯罪嫌疑 人、查询资料、调查取证的,应当提出申请层报公安部审批。

第三百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提供或者请求外国提供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 作,应当收取或者支付费用的,根据有关国际条约或者合作协议的规定办理。

第三百五十二条 办理引渡案件,依照国家关于引渡的法律和规定执行。

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五十三条 本规定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由公安部负 责解释。第三百五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公安部一九八七年制定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百五十五条 本规定发布前,公安部制定的其它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适用本规定。

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

(一)立案,指公安机关决定立案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二)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三)拘留。

(四)逮捕。

(五)审查起诉。

三、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是怎样的

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不受限制。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我国刑法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以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标准,规定了4个档次的追诉时效。根据刑法第87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二)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三)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四)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解答的关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问题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了,综上所述呢,我们可以了解到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网站律师。

标签: 刑事案件 追诉期限 追诉时效 先行拘留

MORE >特约记者

15037178970

MORE >婚姻法

Copyright 2004-2022 fawuwang.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5 227 67@qq.com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6 有害信息举报